获奖项目|村庄层面“总承包总协调” 规划机制的实践:厦门市海沧区古楼农场发展策划及近期行动规划
背景
海沧区古楼农场位于海沧区西南部。北侧为蔡尖尾山,南侧为临港新城,西侧是慈济东宫,与青礁村院前社仅一路之隔。农场面积346 公顷,常住人口836人。古楼农场地形与自然资源丰富,它坐拥山林、水库、农田与菜地,山水田园景致独特。它也是海沧港区唯一一个具有乡村风貌的村庄,海沧南部现存的唯一一个农场。
2015 年9 月古楼农场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,被海沧区列入“共同缔造”试点村。随后被列为重点发展的五个村之一,也是近期启动的唯一产业发展型村庄。村庄的建设迫切需要发展策划和近期行动规划的指导,在此背景下,启动了《海沧区古楼农场发展策划及近期行动规划》项目。
由于政府重视、建设任务重、时间紧迫,该项目有多部门、多企业及多设计单位参与。因此,海沧区委托我院编制该规划,希望能通过规划编制协调众多利益方与设计方,确保规划实施。
古楼水库及山林资源
《海沧区古楼农场发展策划及近期行动规划》已于2015年底实施完毕。2016年3月,古楼农场被福建省住建厅确定为2016年“千村整治、百村示范”美丽乡村示范村。2018年,规划获得了“201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(村镇规划类)”三等奖。
技术特点
应对上述问题,规划在技术方面探索“总承包与总协调”的机制,在实施方面依托海沧基地,进一步探索“全方位驻地规划”的模式。
1.1技术总承包与规划总协调的服务框架
(1)技术总承包
规划提出构建可实施的规划服务框架,并统筹宏观、中观、微观规划及规划实施四个层面的规划工作。形成1+N的规划服务成果,主要包括:1个发展策划、1个近期行动计划、5个专项规划、3个方面的详细设计、4项施工图设计以及N次施工指导。
在宏观层面,通过梳理区域规划,明确村庄发展类型;在中观层面,对接片区规划,提出村庄产业发展方向;在微观层面,提出五大方面的专项引导,并以不同方式组织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;在实施层面,参与标识系统、滨水空间等施工图设计并进行全方位施工指导。
规划技术服务框架图
(2)规划总协调
基于上述服务框架,规划协调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:
首先是梳理潜在资源,协调各方需求。本次规划通过梳理村域内的自然、农业、闲置用地、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四大潜在资源,以产业发展定位、空间落位、发展模式,对农场自身、外来企业、周边乡村、国企与政府等各方需求进行统筹。
其次是统筹“产业+空间” ,并分层把控技术。本次规划从产业和空间两大方面进行系统规划,以产业先导区规划和近期行动计划为引导,分别统筹各个产业参与单位以及设计施工单位,从定位、理念和风格上对各层次策划和设计进行技术把控。在产业上,通过研究村庄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,提出发展以台湾特色果蔬种植为主导,以农业文创、农业休闲、知青文化为特色的“四季农场”。
村庄产业策划示意图
第三是明晰发展定位,并且进行空间落位。规划在空间上,分别针对不同的产业发展项目进行落位。并综合考虑可实施性与引领性,将村委会周边作为发展先导区。先导区一期利用现状建筑资源,结合近期产业需求进行规划。二期结合现状闲置用地,发展农业文创,建设青年创业社区,促进产业转型。
村庄产业布局规划图
发展先导区布局规划图
第四是筛选产业参与者,形成特色运营模式。在运营模式上,规划根据发展定位,对产业参与者进行筛选,保留与农场主题相关的产业,注重保护在地参与者的积极性;并与参与方共同协商形成 “政府提供平台,农场主导,乡村联合,多元参与,共建共享。”的运营模式。
农场运营模式示意图
其中“农场主导,乡村联合”的运营模式取得良好成效。针对古楼杨桃沟发展问题,古楼农场与一路之隔的院前社共同提出“友善农村”理念,将古楼杨桃采摘纳入院前休闲体验产业的重要环节,并在“院前好时光”售卖古楼杨桃与杨桃制品。该理念的推行,促进了古楼农场与院前社的共同发展,使得片区居民关系更加亲密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。
1.2全方位、全过程陪伴式规划
为确保规划落地实施,我院依托多年耕耘海沧的实践与优势,进一步实践“全方位、全过程陪伴式规划”模式。
项目组不仅从规划到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参与和陪伴落实,并且,首次尝试以独立设计、参与设计的方式,陪伴施工亲自落实规划。
全过程参与示意图
其中主要的实践案例为村内标识系统的设计及施工。农场内随处可见的花岗岩条石,原是建筑的重要材料,现已基本被废弃。我们提出“石头重生,共同缔造”的理念,动员村民捐献条石,作为标识标牌主体材料。
标识系统设计效果图
施工参与照片
建成后的标识牌赋予废弃条石新的生命,具有古楼特色、古朴自然、乡土气息浓厚,得到村民和省“美丽乡村专家组”的一致好评
全过程陪伴式实践还体现在其他方面的施工参与,包括:与村民一起整理房前屋后环境、参与绿化苗木及铺装材料选择,以及多次到现场指导施工。
实施成效
2016年3月,古楼农场被福建省住建厅确定为:2016年“千村整治、百村示范”美丽乡村示范村。规划实施后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以下四方面:
成效1:为村民提供了满足“生产、生活、休憩”多元需求的公共空间共11处,面积约9000㎡。公共空间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打造榕树公园,拆除村委会围墙,建设村委小公园,打造宜人滨水休憩空间,结合知青楼建设知青广场等。
成效2:通过“房前屋后整治”行动,改变了原有的杂乱环境,使得村庄风貌得到很好改善。
成效3:改变了村内没有达标公厕的现状,完善了村庄排水及环卫设施。
成效4:通过规划实施,提升了农场人气,并促进了农场与院前社休闲旅游业的互动,带动了杨桃采摘体验、水库垂钓、休闲农家乐等项目的发展。
实施后照片
产业发展相关照片
项目组信息
项目完成单位: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
项目主要编制人员:沈丽贤、林木祥、李金卫、谭兰、李瀚翔、陈薇、徐晶晶、邹竞翔、吴迪、邱上哲、王冬冬
联系电话:18050078910
邮箱:158934847@qq.com
————END————
感谢阅读︱分享
联系我们
请在微信后留言
相关精彩链接:
获奖项目|问题导向,顶层设计,北方平原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探索——石家庄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
获奖项目|山地城市与国家重点防洪城市的内涝防治探索与实践——梧州市城市排水(雨水)防涝综合规划